活性污泥是我們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工藝最重要的核心組成元素,活性污泥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系統(tǒng)運行的好壞,活性污泥性能狀態(tài)是判斷污水處理系統(tǒng)是否運行正常最重要的指標。本文分享給大家如何判斷什么性能的活性污泥才是好的活性污泥。
高質量的活性污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良好的吸附性、沉降性、濃縮性和較高的生物活性。具體標準有如下七個(顏色、氣味、SOUR、 SV30 、SVI、沉降速度、生物相)。 正常的活性污泥外觀為黃褐色,可聞到土腥味。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強,土腥味越濃。具備以上特點的不一定正常,但不具備的也不一定是不正常的。進水顏色與氣味和水質關系很大,尤其是工業(yè)廢水或者參有工業(yè)與生活污水混合的廢水中,進水顏色和氣味主要是進水工業(yè)廢水來決定的。
SOUR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是指單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用SOUR表示,單位常采用mgO2/(gMLVSSh)。SOUR也稱為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或消化速率,它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如果F/M較高,或SRT較小,則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也較高,其SOUR值也較大。反之,F(xiàn)/M較低,SRT太大,其SOUR值也較低。 SOUR在運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指示入流污水是否有太多難降解物質,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一般說,污水中難降解物質增多,或者活性污泥由于污水中的有毒物質而中毒時,SOUR值會急劇降低,應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否則出水會超標?;钚晕勰喙に嚨腟OUR一般為8~20 mgO2/(gMLVSSh)之間。 應注意保持測定時活性污泥的溫度。溫度對SOUR值影響很大,不同溫度下測得的SOUR是沒有可比性的,也就不能利用SOUR值的變化有效地指示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一般應在200C時測SOUR值。 SV30是指曝氣池的混合液在100mL的量筒內靜置30min后,沉降污泥與混合液的體積之比。SV30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和濃縮性能的一個指標,對于某一濃度的活性污泥,SV30越小,說明其沉降性能和濃縮性能越好。
SV30在運行管理中的意義:實際上,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沉降30min以后,一般都能達到最終沉降狀態(tài),在以后1—2h內,泥水界面不再下降。因此,兩種沉降速度及沉降性能差別很大的活性污泥會有相同的SV30值,但兩種濃縮性能不同的污泥肯定不會有相同的SV30值。 有的處理廠采用5min沉降比作為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標,因為沉降性能不同的SV5值相差很大,因此可以認為SV5是活性污泥的一個沉降指標,而SV30主要是一個濃縮性能指標。 SVI污泥體積指數(shù),指曝氣池混合液經(jīng)30min靜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體積,單位為ml/g。
SVI反映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I過低,說明污泥顆粒細小緊密,無機物多,微生物數(shù)量少,此時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過高則說明污泥結構松散,難于沉淀分離,即將膨脹或已經(jīng)發(fā)生膨脹。 SVI30既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標,也是衡量污泥吸附性能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SVI30值越大,沉降性能越差,但吸附性能越好;反之SVI30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而吸附性能越差。一般認為,在傳統(tǒng)活性污泥工藝中,SVI值在100(150)左右,綜合效果最好,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出水質量的提高。SVI值一般控制在為70~100。 另外,測量SV30或SVI的目的是反映污泥在二沉池內的沉降濃縮狀況。而用100 mL或1000 mL的量筒測SV30或SVI至少有兩點與二沉池內的狀況不同:一是邊壁效應,由于量筒直徑太小,筒壁會對污泥的沉降有阻礙;二是二沉池內有吸泥機在不斷地回轉,對污泥沉降有利。為使量筒試驗更逼近二沉池的沉降狀況,使測得的SV30或SVI30更準確地指導運行管理,有的處理廠采用攪拌污泥指數(shù),用SSVI表示。SSVI是指在量筒內設置低速攪拌裝置攪拌污泥狀態(tài)下,測得的SVI30值。攪拌速度一般采用5r/h。SSVI值可有效地消除邊壁效用,并更加接近二沉池的狀況。SSVI一般是SVI值的70—80%。 污泥的沉降速度是在做SV實驗中比較重要的觀察項之一,活性污泥混合液在量筒中的沉降過程可分為四個狀態(tài),分別為沉降初始狀態(tài),形成泥水界面時的狀態(tài),沉速開始下降狀態(tài),沉降最終狀態(tài)。
沉降初始狀態(tài)到形成泥水界面,該過程歷時很短,一般以1-2min即可完成。然后就是成層沉降階段,可觀察到泥水界面以恒定的速度下沉。到壓縮沉降階段后,泥水界面下降越來越慢,直至幾乎靜止。 污泥沉降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不好,污泥沉降過快說明污泥密度大,無機物含量過多,例如老化中期或者進水SS過高,而沉降速度過慢,問題更嚴重,可能是污泥密度小,過氧化、低負荷、中毒等等。 一是觀察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指示生物的數(shù)量及種類變化。 三是從菌膠團及水中動物的變化多情況可分析工藝運行狀況。 B、豐度測量。按照絲狀菌在污泥絮體上的豐富程度,將豐度分為七級(污泥絲狀菌膨脹界點為D級) A級:很少。在個別絮體上發(fā)現(xiàn)絲狀菌。 C級:一般。所有絮體上都有菌絲,但密度較低。每個絮體上有1-5根菌絲。 D級:較多。所有絮體上都有菌絲,中等密度。每個絮體上有5-20根菌絲。 E級:豐富。所有絮體上都有菌絲,密度很高。每個絮體上菌絲超過20根。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相觀察只是一種定性方法,只能作為理化方法的一種補充手段。應在長期的運行中注意積累資料,總結出自己本廠的生物相變化規(guī)律。(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huán)保網(wǎng))